“小时候总盼着期末成绩单上会有红色水笔写的‘优’,那是换一节越剧兴趣班的通关文牒。妈妈把书包往我肩上一压,‘去学吧’,我不懂水袖里藏着什么,只觉得被琴师的胡弦一裹,连心跳都比平常甜几分。”8月20日,上海越剧院袁派花旦赵心瑜个人专场《瑜·见》亮相天蟾逸夫舞台,她演绎多个经典与创新作品,这是上海越剧院“锦瑟年华”品牌扶持青年演员的又一台演出。
因为会唱“我家有个小九妹”,赵心瑜在学校得到第一个奖状,又敲开上戏附属戏曲学校大门,成为越剧表演专业学生,学习老旦。进入上戏戏曲学院后,赵心瑜转行学习花旦,“《西厢记》‘隔墙花影动’的娇嗔,《红楼梦》‘好紫鹃’的灵动,吹得我心里的戏苗发了新芽。”
进入上海越剧院8年中,赵心瑜跟随袁派名家方亚芬学习《西厢记》《祥林嫂》《红楼梦》《梁祝》《早春二月》,“方老师教我唱《梁祝》,不说‘小腔要转得溜’,只说‘要朴实,要真诚,让听的人觉得你就是祝英台’。她看我演文嫂,会轻轻拍我的背说,‘痛到极致是收,不是歇斯底里的放。’”
赵心瑜演绎《琴心》《早春二月·失子绝望》《忘忧》与《梁山伯与祝英台·楼台会、送兄》
20日《瑜·见》个人专场,赵心瑜演绎了《琴心》《早春二月·失子绝望》《忘忧》与《梁山伯与祝英台·楼台会、送兄》。在她看来,每个戏都有鲜明特色,“文嫂的痛藏在眼底眉梢,不说‘我好苦’,却让你懂她心里的山崩地裂;忘忧草精灵从开花到凋落,带着一身草木气的生命力,想让你看见它短暂时光里的炽热情感;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电影,袁范版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是袁雪芬先生经典代表作之一,方亚芬老师手把手教我这四十分钟的戏玖富配资,浸润着越剧传统传承的厚重。”越剧名家方亚芬、赵志刚以及袁派花旦徐莱、陈慧迪、徐晓飞、俞景岚等助力专场演出。
“我将袁雪芬老师的一段话送给奋斗中的青年演员们。袁老师说,‘我的一生,是不断求索人生、艺术真谛的一生;生命不止,求索不止。社会在发展,艺术在发展,人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。我将继续求索下去。’”袁雪芬的话激励着方亚芬坚定地站在舞台上,更激励她以袁派传承为己任,不敢有一丝的懈怠,“希望青年演员们也能从这番话中找到方向、吸取能量,坚定不移地走下去。”
方亚芬、赵志刚、张杨凯男
2023年,赵志刚与赵心瑜一起参与排演传承版《何文秀》。“心瑜的唱腔有袁派质朴自然、婉转细腻的特点,又有她本身音色的清亮感。”赵志刚表示,“袁派传人在创新的理念上与袁雪芬老师一脉相承,那就是观察所处时代的文艺变化、观众变化,与剧目有机结合,为越剧注入时代的生命力。心瑜的创新作品不仅仅是表演形式上的突破,也是对宗师创新理念的传承。她演出《琴心》,把流行乐队搬上舞台,用越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,传达给观众,寻找越剧的多种可能性。”
“我们真正熟悉起来,缘于参加一档越剧传承推广节目。”赵心瑜的同学兼搭档张杨凯男说,“那时我们演唱一首有越剧味道的古风歌曲。后来,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怎么才能创作出既能体现我们的想法,又能让大家喜欢的作品。我们的作品或许不够完美,但我们有坚持的决心,坚持用自己的方式为越剧注入不一样的色彩。”
“妈妈那句‘考得好就带你去学戏’是我艺术生涯最早的戏票,感谢为我专场付出的方亚芬老师、赵志刚老师和指导我们排练的章瑞虹老师,以及所有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。”赵心瑜说,“我将用每一次精彩演出回馈所有支持我、爱我的人。”
观众给予专场热烈回应
富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